關於內觀你可能想知道的十件事

1. 內觀據點遍佈全世界。

根據官方資料全球有372個據點,非洲、美洲、亞洲、歐洲、大洋洲都有內觀中心,幾乎世界各國都有內觀據點(中國似乎沒有),是全球性組織。



2. 內觀教材全球統一都是SN葛印卡老師的錄音檔。

內觀禪修的方法指導與開示課程,都是由葛印卡先生數十年前的英語錄音,然後再依各地語言需要進行口語翻譯,各地區培訓出來的老師,僅稱為「助理老師」(AT:Assistant Teacher),在特定時間解答學員提出個人疑問。


3. 內觀沒有宗教色彩。

雖然內觀方法源自於喬達摩·悉達多,但內觀中心沒有佛像,不崇拜偶像,沒有圖畫經文,也無任何儀式儀軌,即便是創辦人照片也不見於中心內。

創辦人葛印卡先生為印度教徒,但無妨他自他的老師烏巴慶先生學習。許多歐美人士有自身信仰,也都勤於學習內觀。


4. 每期內觀的老師法工與學生都不固定成員。

學員與法工報名內觀前,並不會知道當期的助理老師是誰?所以每批的學員和法工都不會固定,就好像「鐵打的禪房,流水的人員」,學員無需知道是那位助理老師,法工基本上合作的也是不同師兄師姐,唯一相同的是,修行的課題永遠是在自己的身心。


5. 內觀不收費用。

內觀禪修的住宿、伙食,以及中心的所有設備,包括老師教導都是免費的,學員如同出家眾一樣是接受他人的供養。完成十日內觀後如果希望更多人受惠可以隨喜贊助,由於每位學員的捐款都是保密不公開,沒有表彰紀念,因此學員未來所受的待遇都是平等公平,沒有重視或殊榮,大家一視同仁。


6. 內觀餐點營養美味

內觀守持五戒中的「過午不食」,早餐時間是6:30~7:00,午餐時間是11:00~11:30,沒有晚餐,僅提供造糙米粉和蘋果給新生學員食用,舊生學員只能飲用檸檬水。但據多數人經驗來看,這樣的飲食對於學習內觀是足夠不挨餓的,換算起來,內觀飲食規律大概就如同現在最流行的168飲食法。

內觀餐點皆為素食,沒有蔥蒜蛋奶,菜單分為夏季冬季兩款菜單。早餐為各類稀飯(小米粥、地瓜粥、薏仁粥等)搭配主菜副菜,並有土司或饅頭佐芝麻醬或紅豆醬等。午餐為糙米飯等飯類主食,加上主菜、副菜和青菜與湯品、水果。

此外另有法工醃製的醬瓜、醃蘿蔔,還有花生米或堅果,與辣椒豆豉醬。




7. 內觀生活規律設備完整。

學員每天04:30起床,9:30就寢,大多日子是每天早中晚總共三小時的禪堂共修,外加7:00~8:00的葛印卡老師錄音開示。其他時間在自己房間或禪堂靜坐,或用餐和休息。

中心提供枕頭、棉被、床單、被套、枕巾、蚊帳,學員可能一人一間房,或兩人以上一間房,無一例外皆為木板床,有提供單薄的床墊,但翻身吱吱作響,談不上舒適,但能安睡一宿不是問題。

另外沒有洗衣機,但有肥皂水、脫水機、晾衣繩和許多衣架,學員可以洗衣,或自備足夠衣服回家清洗。



8. 臺灣內觀目前的兩個據點。

臺灣目前有嘉義市區與高雄六龜兩個中心,嘉義是臨時中心場地環境較小,活動空間不若高雄六龜廣闊,似乎是暫時向天主教輔仁中學借用場域,除了上下課孩童笑語,記得某年耶誕夜靜坐時傳來宗教歌曲,記憶深刻頗為有趣。



高雄六龜腹地稍大較為清幽,但交通不甚便利,傳聞夏季有蛇出沒,可見其原始山野況味。





9. 臺灣內觀報名快速額滿。

1995葛印卡老師來台傳法以來,臺灣內觀已近三十年,由於社會形態轉變,據說前來禪修的學員族群越來越年輕,傳聞開放報名幾分鐘之內就已滿額。

不過報名是採申請制,推測還是會保留部分名額給舊生學員,並審核簡單資料決定是否通過報名資格。


10. 內觀基本上就是與自己相處。

進入中心報到後即代為保管手機到內觀結束後,並禁止攜帶書籍,因此沒有外在資訊的輸入,學員間互相保持靜默,無需客套應酬裝腔作勢,加上傳授的觀息法和內觀法,因此大多數時間即是只能與自己相處。

在如今社會環境,能安靜專注陪伴自己相處多日是一件相當難得的事。




#關於內觀 #你可能想知道的十件事


PS. 因為有些朋友好奇詢問,因而簡單介紹,希望能有點幫助。但認識粗淺,如有錯誤,還請師兄師姐不吝指正。

沒有留言

技術提供: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