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存與生命力



常在想華人的傳統觀念太重視生存,為了生存,我們放棄(甚至影響周遭人)自由的選擇權利。為了生存,我們所求不只是溫飽,我們更希望「榮華富貴」、「功成名就」,因為這兩者對於生存有更好的保障。在封建科舉的推波助瀾,傳統文化使我們思想不再多元趨於單一。

穩定、保守、不敢勇於創新,似乎是過去華人的傳統習性。

幾年前去美國出差,胡思亂想為何鄭和只下南洋(西洋),而不遠渡太平洋前往那時未知的美洲大陸,而是等到近一世紀後,才由西方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?

是因為技術問題?或是心態問題?

但是以資源來說,有國家力量支持代表皇帝宣揚國威的鄭和,應該會比只是西班牙皇室支持的哥倫布來得更多吧。

在威權體制和文化單一思考的環境下,集體意識是只有對內競爭(內卷化),只看到少數幾條向上攀升社經地位的道路,不敢、不想、也不願浪費精神和實質資源去做任何冒險。生存、生存、只要是有損個人或家族生存的事,何必去做?何苦去做?

我們把心力放在「懸粱刺骨」、「寒窗苦讀」,因為在內卷化大環境,我們的目標就是「榮華富貴」、「功成名就」,唯有靠著吃苦,比別人多讀多背,更認真,更努力,更多時間,才是不名落孫山的唯一保證。

即使四大發明起源於中國,但是我們祖先中的菁英份子都只想擠進科舉的單一窄門,無念頭、無動力去發揮個人生命力,造就不同領域大放異彩。

這大概就是制度害人害國。明清以降的知識份子如此,有其時代背景考量,但科舉都廢了百年,我們血液是不是還有餘毒?

ABCDE五隻猴子關在同一個區域,中間放香蕉,只要猴子去拿去碰,所有猴子就會被噴濕難受。把A猴換成另外的甲猴,甲猴不明所以想吃中間的香蕉,手伸出去還沒觸碰,就被BCDE四隻猴子痛毆,他不敢了再也不敢了。

再把B猴換成新的乙猴,乙猴一樣想吃香蕉,剛有念頭就被大家圍毆,甲猴打得最兇,畢竟他之前被痛扁過!這是什麼?這是諺語說的「媳婦熬成婆」,這是(過去)軍中崇尚的「學長學弟制」。

即使時代變遷,中間香蕉的噴水機關早就停止運作,猴子都已經從ABCDE換成甲乙丙丁戊,但是只要想拿香蕉,新來的猴子因為歷年傳習教誨,骨子裡血液裡還是忍不住去痛扁想拿香蕉的猴子。

現今社會多元,除了最底層的生存需求,每人擇其所愛提升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,即使所愛道路崎嶇難行,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,每個領域各有其熱愛的佼佼者,或許,這就是為何歐美國家多年以來有如此多元旺盛的生命力。

沒有留言

技術提供:Blogger.